春风执起青绿笔,在太行山脉的褶皱里悄悄晕染着生机,4月15日,世界环境日即将来临之际,在保定顺平县团结村的山坡上,最后一棵松树被稳稳种下,地环院顺平县矿山生态修复首批30亩复绿目标如期完成。
“这种下的一片片新绿,就是我们对地球的深情告白!”地环院顺平项目负责人刘斌望着山坡上的松树林,自豪地说。
作为一支拥有60年历史传承的地质勘探队伍,大队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己任,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,以科技为引领,以责任为担当,绘就了一幅幅绿色画卷。
修复废弃矿山,喜看新绿千重
“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、科学施策。”刘斌介绍道,“我们根据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、生态环境特点,采用分层覆土、客土喷播、生态袋固土等多种技术手段,确保修复效果持久稳定。”
在保定阜平夏庄乡一道庄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山体防护工程中,他们采用先进的“挂网喷播”技术,让裸露的边坡披上了“绿色挂毯”。
在怀来县东八里乡北部矿山立面修复项目中,他们创新治理方法,有效解决了60°以上陡倾掌子面的治理难题,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新方案。
无人机化作“天眼”俯瞰大地,勘查设计阶段,全面获取矿山地形地貌、生态状况等信息,为制定详细方案提供精准数据支持。
施工阶段,全方位拍摄施工现场,实时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,针对关键高空作业部位,辅助定制合理化施工方案。
守护华北明珠,乐赏绿水常清
白洋淀的柔波里,倒映着修复者们的匠心。
大队依托专业技术优势,开展了中央财政资金项目——白洋淀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。
地环院以“微地形改造”为银针,穿上植生孔与生态袋的金线,在陡坡上绣出绿色织锦图,使植被覆盖率达到90%;串起引水养护的银链,使水源涵养力提升85%;铸就截排水工程的盾牌,挡住80%的水土流失。
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,淀畔青山含笑,每片新叶都在诉说生态重建的奇迹。
防治地质灾害,尽享安居乐业
大队将地质灾害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,积极参与防治工作。在矿山的褶皱中,他们将截排水渠化作五线谱,谱写着地质灾害防治的平安乐章。
在满城区5处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,地质队员们在完成生态修复任务后,对矿山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治理,修建排水沟、泄水槽等设施,有效防止了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,筑起了坚实防线。
多年来,大队凭借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实践和显著成果,荣获了“中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”“河北省地理信息产业十佳单位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未来,大队将继续深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,以创新驱动发展,用智慧监测守护家园,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。